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国内新闻

国务院安委会督导检查组明查暗访 提出燃气安全“十连问”

2022/3/10 8:21:25点击:

日前,国务院安委会第六督导检查组深入四川省成都市、雅安市、乐山市、绵阳市、德阳市,对这些地区的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等明查暗访,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跟组采访。



“燃气管道有没有全面筛查隐患和整改?”

“燃气管道发生过泄漏吗?”

“管道挖断了怎么办?”

“人员疏散与市里预案是如何衔接匹配的?”

“赶到现场后做什么?”

“事故处置与市里相关部门是不是联动的?”

“疏散命令由来谁下?”

“有没有授权给社区?”

“这种情况下怎么管制?”

“怎么拉警戒线?”


这是日前国务院安委会督导检查第六组组长在检查四川雅安天然气公司时,对燃气泄漏的应急处置发出的“十连问”,每一问都关乎民生安全大计。

这些问题,一下把在现场的企业相关负责人给问住了。

日前,国务院安委会第六督导检查组深入四川省成都市、雅安市、乐山市、绵阳市、德阳市,对这些地区的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工贸、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水电站等行业领域明查暗访,在此次检查的24家企业中,发现了不少问题隐患。

“最后一米”问题多 

燃气使用的“末梢”是千家万户,这“最后一米”的安全落实起来最难,也最容易被忽视。2月10日晚上8时许,记者跟随督导检查组一起探访燃气使用的“最后一米”。


01 火锅店乱象丛生

“燃气报警仪控制箱通电了没有,怎么看不见显示?”督导检查组随机进入四川乐山一家火锅店暗访时问道。该火锅店相关负责人说:“这个,我把它撤掉了(即拔掉控制箱的电源)。”督导检查组燃气专家沈关欣指出:“安装了,把电撤掉了,那就不管用了。”随后,火锅店的工作人员才将控制箱通上电。当被问到燃气报警仪切断阀在何处时,负责人说:“我不晓得。”

与此同时,该火锅店的天然气与灶具相连的软管采用的是塑料软管,并非国家规定的燃气专用金属软管。并且,该灶具也未按规定安装熄火保护装置,灶具意外熄火时,无法自动关闭燃气通路。

“这灭火器是2015年7月的。”督导检查组专家发现,店内4个灭火器,2个已过期。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灭火器的手柄上落满了灰尘。


火锅店灭火器已过有效期

02 店铺存在燃气罐残次品

一家老鸭汤店门前放着不少燃气罐,督导检查组成员随机拧开一个燃气罐,就发出了“滋、滋、滋”的声音,“这个罐不能再用了,打开就漏”。

拧开另外一个燃气罐,罐上的压力表“纹丝不动”。店铺负责人介绍说,这个前两天刚维修过。督导检查组专家表示,这反映出当前燃气市场存在不少残次品。

烤鸭店负责人站在“漏气”的燃气罐旁,联系维修师傅


03 燃气报警器成摆设

“插起燃气报警器,它就会叫唤的。”晚上9时许,督导检查组又随机进入一家烤鱼店,在专家的询问下,店铺负责人将燃气报警器通上电。报警器发出“滴”的提示音,店家吓得立即将手缩了回来,并询问,“要关掉吗?”。督导检查组专家指出,报警器平时也应打开,出现漏气,就会报警,这样才能保护大家的安全。

在督导检查组的要求下,火锅店的员工爬上储物架,将燃气报警器通上了电

事实上,该燃气报警器并不具备自动切断功能,即一旦发生漏气,要手动切断燃气。专家们要求店家安装有自动切断功能的设备,店家表示,“将会立即更换。”

此外,该烤鱼店还存在管线私拉乱接的情况。记者看到,店内电线缠绕着燃气管道,燃气阀上方的管道附近挂了3个插线板,插着10余个插头。

“假如现在发生问题,是谁管?”

04 燃气管理权责不明

2月9日,督导检查组突击检查雅安大兴天然气公司时,该公司的生产负责人表示,将管道的巡护和调压站的日常检查外包给了第三方公司。检查时,督导检查组发现,该公司存在“以包代管”的情况。在现场,督导检查组要求企业拿出管线巡护记录,等了几个小时,也没有见到相关文件。沈关欣表示:“管线巡护可以外包,但安全是外包不了的。

“假如现在发生问题,是谁管?”随机走进该公司服务的一个小区检查调压器情况,其生产负责人表示,这个调压器是由燃气公司和小区的物业共同管理的,特别是发生应急事件,双方都会管。在现场,督导检查组发现,该调压器现场配置的灭火器并无检查记录。沈关欣说:“虽然这是物业的资产,但也是天然气设备,你们不能不管。”

05 加臭剂用量低于国家标准

走进该公司的洋桥配气站,发现该配气站的加臭数据记录混乱。配气站加臭的数据是通过人工测算的,数据显示,每立方米天然气的加臭剂含量从3-33㎎不等。按照国家标准,天然气管网起始端加臭剂的用量为20㎎/m3,到老百姓家里,不得低于8㎎/m3。

3㎎/m3明显低于国家标准。事实上,天然气原本是无色无味的,往天然气中添加臭剂,就相当于一种风险“警告剂”,一旦泄漏,老百姓可以立即闻到。如果配气站的加臭剂含量为3㎎/m3,到了老百姓家里,就可能几乎闻不到。

06 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十分有限

乐山燃气的绵竹调压站也存在一定问题。当督导检查组专家询问是否看到四川省下发的安全生产“百日大会战”文件时,工作人员回答“是啥子?”在一个员工安全职责的文件中,应该是“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现场应急处置”,文件中却写成了“咋确保”。

在现场,督导检查组专家询问站长关于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等基本问题,站长几乎都答不出来。此前,站长已经过这些内容的培训,还通过了相关考核。督导检查组另一位专家说:“墙上挂的站长职责有组织开展培训的任务,而站长自己不熟悉,怎么培训别人。”

燃气安全关系大家,每一次明查暗访都暴露了众多问题,而大量问题都是重复出现的。每发现一个问题隐患,督导检查组成员都要求相关企业“立即整改”。燃气使用为人们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一次次的事故发生已经告诉我们燃气使用、管理不当的后果可能有多严重。

天然气企业是燃气安全供应最重要的一环,企业不仅要保障日常天然气输送的安全,也要对燃气管道等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隐患并整改。企业如果管理不到位,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去年发生的湖北十堰6·13燃气爆炸事故给人们上了深刻的一课,事故致25人死亡、138人受伤。事故调查报告披露了事故直接原因:天然气中压钢管严重腐蚀破裂,泄漏的天然气在集贸市场涉事故建筑物下方河道内密闭空间聚集,遇餐饮商户排油烟管道排出的火星发生爆炸。

在3月1日半月谈发表的文章《经验拿来就用,教训却不借鉴: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中提到燃气行业,督导组长表明,十堰燃气事故教训除去对周边群众疏散不到位、燃气公司应急不对付,最关键的是“事故暴露出的设计施工违规、设施维护更新缺失、企业巡查走过场,以及对日常市民安全教育的缺失,更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在此次明察暗访中,不少问题隐患的出现都是因为企业的主体责任没有落实,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情况。对此,督导检查组组长指出,要推动企业把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并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企业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